翰海2003年春拍玉器专场: 禮樂之邦

2003-07-15



天子靈台,以考天人之際。
西漢天子常常登上高高的靈台,與天對晤,祈求恩賜風調雨順。“天人合一”的理念根源於原始的類比聯想和巫術讖緯。漢代儒者將之融合為一個完整的宇宙模式。漢代玉雕以“天人合一”的審美原則,將仙人、神獸、鬼魅與世俗人物同構於一體。
與上天溝通,璧是最重要的傳統媒介。兩漢時期,玉璧廣泛地用於祭祀、朝賀、征聘、進獻、婚娶、喪葬和佩飾。
《周禮典瑞》載﹕“疏璧琮以斂尸”,漢鄭玄注釋﹕“疏璧、琮者,通於天地。”漢代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上,墓主人腳下有一榖紋玉璧,璧孔內二龍盤出,意寓龍從天降,引導墓主人升天。
代素璧漸少,多兩面陰刻或浮雕榖紋、蒲紋、蠶紋、雲雷紋,其中一些大璧的紋飾分為二或三區,一般為浮雕榖紋或蒲紋內區和陰刻龍紋或鳥紋外區。
東漢出現了內緣或外緣鏤雕夔龍、螭虎或鳳鳥的“出廓璧”,有的鏤雕“長樂”、“宜子孫”等篆書。
漢代是是中國玉雕史上承前啟後的黃金時代。一方面戰國玉雕的曲線構圖進一步升華,在不對稱中尋找均衡和動感;另一方面,以積極的、對現實的全面關注和肯定,在眾多、繁雜的傳統與現實的主題中,尋找內在的生命意興和征服自然的人間力量。
入魏晉南北朝,文人清談老莊玄學,蔑棄儒家的“禮法名教”,隨著佛學驟然興起,持續數百年的儒家禮學君臣禮法以及用玉體系和重視道德約束的玉佩體系,崩潰了。
在魏晉、南北朝的葬墓中,鮮有玉雕出土。考古發現的出土玉器多是漢代遺物。傳世玉器飾刻蟠螭紋、朱雀紋、十字雲紋,裝飾手法有淺刻、浮雕,琢法流暢飄逸,漸失傳統禮學的莊嚴、凝重。出土或傳世的六朝玉辟邪,沿襲漢代造型,精美神逸,氣勢之奇雄猛健略遜兩漢。
絲綢之路的重復繁榮,唐代玉雕隨之起衰。出土和傳世的唐代玉器中,所見最多的有飛天、帶飾、佩、瓚、簪、帶扣、人物、動物、日常用品、文具和哀冊。
諸玉之中,玉帶是唐代最受重視、最具特色的玉器。唐代梁帶之制規定:“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銙十三﹔四品服深緋,金帶銙十一﹔五品服淺緋,金帶銙十...... ”唐代帶銙之制,曾有几次修訂,唐中晚期“天子以玉,諸侯、公卿、將相之帶,二品以上許用玉帶。天子二十四銙,諸侯王將相許用十三銙而加兩尾。”
玉帶一般由扣、銙、懵尾組成。扣為銙形,銙口嵌扣針,故扣又稱銙。銙為玉帶主體,或鑲金縫於絲帶之上,或玉銙背面鑽隧孔,直接縫於絲帶,形狀一般為方、圓首方或半圓。懵尾又稱“帶首”、或稱扣柄,多為圓首矩形。
帶銙、懵尾的裝飾手段有兩種:光素與有紋。紋飾多淺浮雕,有獅紋、熊紋、伎樂紋、胡人飲酒、八蠻進寶。其中伎樂紋是唐帶中最具特色的新題材,表現胡人奏樂與跳舞。一般銙的圖案為奏樂,樂器有簫、橫笛、羯鼓、銅鈸、拍板等﹔懵尾的圖案為胡騰舞。
胡騰舞是一種男子獨舞的健舞,舞者稱“胡騰兒”,由中亞塔什干的石國傳入。舞者右手若掐指數,左手搭在胯上擊節,於一小圓毯上縱橫騰踏,翹足磬腰,衣帶隨著舞蹈滾揚銙舉,煞是好看。《舊唐書》載﹕安祿山善舞胡騰。元宗每令安祿山跳胡騰,其旋如風。唐代詩人曾寫道許多描述胡騰舞的詩,其中李端《胡騰舞》一詩,形象生動:
桐布輕衫完前卷,葡萄長帶一邊垂。
揚眉動目踏花毯,紅汗交充珠帽遍。
反行急欲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

2002-2021 Beijing Hanhai Auc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3782号-2 翰海经营许可证号:110104115987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800         技术支持:雅昌艺术网

访问量:29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嫩草精品鲍鱼亚洲永久精品52zcm链接